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课程改革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课程改革 > 探究能力的培养(2)

探究能力的培养(2)

时间:2014-07-28 15:22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四、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1.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需要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对探究活动的程序和方法还不熟悉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说明,比如可以提供探究活动过程的大致框架或提示清单,说明进行某种探究活动的大致过程,但不要用僵死的模式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2.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为了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入,教师要发挥好“促进者”的作用。
  教师可以提出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你怎么知道这是对?”、“还有没有别的思路或可能性?”等等;
  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或反面的)意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师也可以适当提示学生注意某些信息或问题,但要尽量避免把答案直接“提示”给学生。
  3.为了促使学生把探究活动与对学科知识的思考和理解结合起来,教师要促使学生带着“反思”的态度去进行探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反思性的问题,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是怎么得到这一结论的?”“这能说明什么?”“这与我们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
  
  五、为学生提供资源和环境条件
  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合作与探究学习活动可能需要一些特定的资源、工具和环境条件。
  教师要针对特定的探究任务考虑学生需要什么资料、资源、工具、设备、环境条件,以及如何为学生提供便利等。
  这些资源既包括信息资源、物质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学生可能需要访问、调查有关的专家、社区人员、劳动场所一线人员等等,教师要为此提供支持和指导。
  
  六、应强调探究式学习的多样化设计模式
  一说到探究式学习,我们常常就会想到发现式学习。一讲到探究式学习,人们想到的往往就是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交流等步骤。尽管可以强调说不一定包括上述所有环节,但探究式学习就只能是发现式的吗,探究就只有这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模式吗?
  实际上,探究式学习有多样化的设计模式。从自主获取的信息的现成程度分,可将探究式学习区分为两大类:接受式探究与发现式探究。
  1.接受式探究
  在接受式的探究学习中,信息由学生主动从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如从图书馆、互联网、科技场馆等)中直接搜集或向有关人士直接询问,所搜集到的信息是现成的,顶多只需略加整理即可。如,在地理讲完世界地理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探究作业:
  如果你打算利用假期去新马泰旅游,为了旅游前的准备(如准备届时穿的衣物、购买机票、准备资金)你需要获取哪些信息(这些国家的气候特点及近期天气预报、来往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交通方式及路线、人民币与这些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等),如果打算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带回些特产或小礼品,你需要了解哪些有关信息(这些国家的经济文化特色等),你打算从哪些渠道了解这些信息(《地理》杂志、旅游手册、旅游公司、电视、报纸、互联网、广告等)。写一篇短文,汇报你获得的信息,别忘了注明这些信息的确切来源。
  由于这个作业是让学生从现有资源中主动搜集现成信息,因此是接受式的探究学习。
  2.发现式探究
  在发现式的探究学习中,没有现成信息可以直接搜集到,而必须由探究者经过观察、实验、调查、解读、研讨等活动过程,通过整理分析来获得或发现。如:
  观察月相。(观察)
  设计操作性强的家庭节水方案。(问题解决)
  探究水土流失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变量定性分析)
  从以上范例中亦可以看出,发现式探究也有多样化的模式。如观察、实验、问题解决、变量分析、概念澄清、文本解读等。
  从一个探究活动持续的时间来看,有的探究可能用不了一节课的时间,有的则可能需要几周(如观察月相的变化,寻找出规律),有的甚至要持续大半学期甚至一年(观测记录一年中某地天气的变化)。


  本文标题:探究能力的培养(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107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107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探究能力的培养(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探究能力的培养(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