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课程改革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课程改革 > “旅游地理”的内容分析

“旅游地理”的内容分析

时间:2014-07-18 11:02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三节 “旅游地理”的内容分析

  一、“旅游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
  本模块在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七个模块中,与“城乡规划”模块同属于人文地理分支课程。高中地理必修课程涉及经济地理、人口地理、聚落地理等人文地理分支内容,连同“城乡规划”选修模块,均侧重人类活动的物质侧面。本模块则侧重人类活动的精神侧面,与上述课程内容互补。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社会生活水平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富裕,旅游活动日趋大众化。现代社会的旅游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活动,而成为提高人们身心素质、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活动。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社会生产生活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其重要性与日俱增。作为“朝阳产业”,旅游业自身的发展也存在各种新问题需要研究。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我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并在2050年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地国家。普及旅游教育已成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旅游是关联性极强的空间人文现象,“旅游地理”课程能很好地体现高中地理课程性质,尤其是其综合性和地域性两大特点。本模块在促进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模块融知能与情感、兴趣与审美于一炉,全面体现高中地理的课程目标,对于学生形成地理学习兴趣,养成旅游爱好,形成野外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养成健康的体魄,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旅游地理”的内容分析
  “旅游地理”这一模块,由“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旅游与区域发展”四大部分内容构成。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两部分讲述旅游资源,是本模块的基础,先从地理的角度认识旅游资源的内涵、类型与分布,再对旅游资源进行有实用价值的评价,由基本知识转向技能和方法。“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贴近社会实际,是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侧重方法和技能,兼顾宏观的为社会服务的景区规划以及微观的可供学生自己出游用的旅游活动设计。“旅游与区域发展”是本模块学习提升部分,从人地关系和持续发展的理念的高度,在总结前面三部分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对旅游中发生的人地关系及其协调深入加以认识,形成观念和行为准则。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主要讲述旅游资源内涵及其多样性,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世界遗产”及其价值等内容。区别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的旅游资源内涵和类型的认识。本项学习目标扩大了对资源的认识,从自然遗产扩大到人文遗产,从而对人地关系中的认识也从自然环境扩大到社会环境。
  “世界遗产”分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分别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顶极品牌。“世界遗产”的价值不限于旅游方面,申报“世界遗产”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世界遗产”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不同的世界遗产地保护不同的对象,其价值也不相同,例如保护世界级的地貌、水体、珍稀动物、历史文物等,各有其重要价值。我国有不少“世界遗产”,而且还拥有“世界双遗产”,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选用我国“世界遗产”的例子,还可实现形成爱国情感和环境意识的学习目标。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主要讲述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景观特点及其地理成因,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等内容。
  为贯彻高中地理课程理念,注重地理学习过程和方法,开展校外地理实践活动,懂得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很有必要。旅游景观观赏方法不只是旅游知识的堆砌,而是侧重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从高中地理课程的地域性出发,了解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地理成因,也很有必要。这一学习目标包含综合分析能力的养成,为深层次旅游审美和景区旅游规划的学习打基础。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这项学习内容体现高中地理课程重视地理专题研究的实践活动。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是多方面的,开发条件的评价难度较大,需要对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全面了解和丰富的经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内容包括旅游资源自身条件评价内容和旅游资源所处环境条件评价内容两方面。旅游资源评价类型有单体评价与景区资源评价。从高中地理课程性质和学习目标出发,应选取景区资源评价。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主要内容有:旅游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出游计划的制订,旅游安全的潜在问题及防范措施。这些内容非常有利于开展地理专题研究实践学习。
  旅游景区规划主要考虑“旅游六要素”,即“食、宿、行、游、购、娱”。“食、宿”指旅游接待设施,主要是宾馆、饭店,既是旅游活动中的基础要求,又是重要的旅游收入来源。“行”指旅游交通,包括景区对外和内部交通设施,包括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既是构成旅游的基本要素,也是游览观光体验途径。“游”指对景点的观光和体验,除了景点建设之外,还要建设好导游队伍。“购”指旅游商业,包括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娱”指娱乐,既有游览中的娱乐穿插,又有留宿时集中的娱乐活动。这六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
  高中学生应当学会制订自己的出游计划。一个完整的出游计划,从收集旅游信息开始,并在了解旅游资源基础上,确定旅游目的地,进而选定合理的旅游路线。要求出游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并有一定的创意。旅游信息可以从旅游社的介绍、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中收集。可以运用旅游资源评价的学习成果,来选择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综合考虑旅游出游时间、经济预算、沿途景点等问题,选定最适合自己的旅游路线。选择上述学习内容,使学生能比较完整的形成地理考察能力。
  了解各种地形存在的危害游人的潜在因素,了解各种地质、气象和水文等灾害对旅游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进而了解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选择这些学习内容,也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形成减灾防灾的能力。
  4.旅游与区域发展
  主要内容有: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理解旅游业对社会环境的作用,本学习内容侧重旅游业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实现这项学习目标,应选取旅游业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等三方面的有关内容。旅游业关联性强,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模式;旅游业规模和收益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旅游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加强文化交流;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旅游可带动文化事业的建设、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文化产业带发展。旅游促进国际交往、世界和平和祖国统一,增加就业和脱贫致富机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建设。这些内容也具有形成学生综合分析和发散思维能力的价值。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有重大影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等正面影响。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破坏生态环境、滥用土地、破坏文化遗产、破坏社区正常生活等负面影响。这些内容可促进学生辩正思维能力的提高。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这项学习内容侧重方法、能力和情感,包括旅游开发的环境保护立法、旅游开发中的环境规划、旅游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和文物的建设和保护、旅游开发的环境教育、旅游者环境保护习惯的养成等内容。


  本文标题:“旅游地理”的内容分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106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106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旅游地理”的内容分析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旅游地理”的内容分析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